共同配送已經形成了一個潮流,而且它的廣度與深度已經超越了整合運輸的這種簡單形式,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公司都想擴展自己的業務、開拓新的市場,或進入其他的產品市場。但是,在進行投資之前這些公司都非常謹慎并希望投資風險盡量減小,基于此方面的原因,很多公司采取了共同配送的運作形式。
共同配送可以幫助廠商對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例如,藥品與保健品公司是共享配送網絡的**客戶之一,這是因為為了快速履行訂單,他們必需要在主要的銷售點附近保存少量的存貨,因為在這些銷售點相對來說空間很小,為保證在有限的空間內陳列更多的商品,就不能保有太多的庫存,因此采用共同配送進行及時補貨是非常適合的。其它的行業如電子產品和汽車生產商,當產品短暫的生命周期和狹小的庫存空間使得公司必須強調物流網絡的完善和節省資金占用時,共同配送同樣也是降低風險的好選擇。由于共同配送避免了廠商在倉庫等建筑物、物料搬運系統設備、人工以及支持性的信息系統這些方面的投資,又能及時滿足客戶的需求,因而受到廠商等客戶的歡迎。因為對于廠商來說采用共同配送所需的成本只是實際的貨運量帶來的變動成本,節省了固定成本,因此他們可以用節省下來的資金投資于自己的核心業務活動如產品開發、市場營銷以及其他創收活動。
共同配送本身所具有的柔性同樣是其深受廣大公司青睞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客戶一般都傾向于與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簽訂長期合同,與之相比,共享服務對象所簽訂的合約往往是短期的,通常一月一簽約。例如,客戶上個月與第三方物流商簽訂的是1000平方米的庫房租約,下個月可能就變成800平方米,因此這種服務方式非常柔性。如果客戶更傾向于按單位產品的費率來收費,那么相應的第三方物流商就可以按照他們所處理的實際貨運量的大小來收費。
總之,共同配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由于采取柔性化系統可能帶來的成本節約上。前幾年,由于東南亞危機造成的經濟動蕩已經使每個企業認識到應該盡可能柔性化運作,現在物流活動的工作重心也越來越集中到變動成本模式而不是強調固定成本的投入,如以往的大建倉庫的形式已不被企業所采用,而這也是共統配送得以盛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