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目前,物流基地的概念在國內還沒有一個明晰和準確的界定。一般的情況下,人們是把它和綜合物流中心等而視之的。按照現代漢語辭典的解釋,所謂基地,是某項事業建設的基礎,或是建設某項事業基礎的地方,由此推論,物流基地就是建設物流事業基礎的一個特定區域。
?
除此之外,界定物流基地的概念,還應考慮它具有的個別與其他的特殊個性,即它的獨立專業和公共益性。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物流領域與生產領域逐步分離,一些大的生產廠家,已經很難明確產品的集中生產基地,某一種產品可能有許多不同的零件生產地,出現了分類生產的傾向,為了使物品能在生產基地和部件引進地之間及時及準確地運送,必須要有專業物流企業來支撐。物流基地的產生就是適應了這種社會分工的需求,一般來講,物流基地的獨立專業性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在物流基地中,原則上不單獨發展制造業,另一方面,在物流基地的服務半徑內,原則上不應該再發展分散的自用型物流業,在充分發揮物流基地的整體功能的條件下,盡可能地減少重復投資造成的浪費。
物流基地的功能
(1)綜合功能,具有綜合各種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態的作用,可以全面處理包裝、裝卸、儲存、搬運、流通加工、不同運輸方式轉換、信息、調度等工作。
(2)集約功能,集約了物流主體設施和有關的管理、通信、商貿等設施,規模大,集約程度高,是流通領域大生產的一種代表,是具有規模效益的流通設施。
(3)轉運功能,可以有效集約鐵路、公路、水運、空運,實現綜合運輸、多式聯運的*有效轉化。
(4)集中庫存功能,可以通過集中庫存,降低庫存總量,并且實現有效庫存調度。
(5)指揮功能,物流基地是整個物流系統的集中信息匯集地和指揮地。
(6)調節優化功能,使整個物流系統優化。
物流基地的象征
物流基地的公共公益是它不同于自用型物流中心的另一個特征,公共公益為特征的物流基地面對的客戶更廣泛,服務輻射的半徑更大,規模更大,配套服務的綜合性更強,從這個意義講,物流基地的產生,不僅可以提高物流行業服務的專業化水平,而且更有利于提高物流行業的資源利用效率。
綜上所述,我們似乎可以把物流基地的概念做如下界定:所謂物流基地,就是從事專業物流產業、具有公共公益特性的相對集中的獨立區域。
物流基地對于城市經濟的促進作用
降低城市運行成本,改變城市經濟增長方式
城市經濟是一個中觀集合概念,其運行成本的降低主要是通過微觀個體集合來體現,物流降低城市經濟運行成本的作用主要表現為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這里的企業包括物流企業和其他企業。
對于傳統的物流企業而言,它們多作為社會活動中的公益活動,或由國家作為公益事業投資,或作為企業組織的一部分,投入不講回報、組織不合理、服務水平低、技術落后,經營方式粗放、效益低下。如果在這些領域采用現代物流的組織、管理和技術,可以改變這些企業的經營方式,轉換其經營觀念,使其作為一種實業,走向市場,參與競爭,采用現代化的技術和設施提高運營效率和效益,成為城市經濟新的利潤源。
對于其他企業而言,現代物流是企業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的重要利潤源泉,可以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我國企業物流成本壓縮的空間十分可觀。相比較而言,發達國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0%,而根據國際有關機構的估算中國要占到15%以上?,F代物流的發展可以使企業將自己的物流業務外包,一方面精簡企業組織,另一方面集中資金全部投入到生產中,避免盲目投資,并可將全部的管理精力用于改善企業內部管理。同時,社會物流的合理化可以降低企業的采購和銷售成本,從而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生產率。
形成新的產業形態,優化城市產業結構
根據城市產業結構發展演進規律,城市產業結構的發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產業結構合理化是以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來衡量的。產業結構高度化是一次產業向二、三次產業升級演進,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演進。
建設物流基地的目的就是通過興建物流業的大型啟發市場,培育并集中物流企業,使其發揮整體優勢和規模效益,促使城市物流業形成并向專業化、合理化的方向發展?,F代物流產業的本質是第三產業,是現代經濟分工和專業化高度發展的產物。物流產業的發展將對第三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發達國家的實踐還表明,物流中心的發展,推動、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既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又增加了稅收,促進了其他行業的發展。此外,物流基地的建設還將進一步帶來商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的集聚,以及交通運輸業、商貿業、金融業、信息業和旅游等多種產業的發展,這些產業都是第三產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是第三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